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模型中,业务对象涉及数据、载体、环境与边界4个实体对象。信息系统中信息通过数据来展现,数据通过载体来承载,而载体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存在一定的界限,即边界。
在业务安全的实现过程中,这些实体对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首先,让我们探讨数据的角色: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资产,需严格保护其完整性、保密性与可用性。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涵盖视频、声音、图形等多媒体形式。

这些数据以二进制字节或数据位的形式存储和传输,因此确保具体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据的泄露不仅会导致个人隐私受损,还可能引发企业信誉危机。因此,采取有效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潜在的滥用风险。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问题。在运维过程中,保障数据安全需要从数据的生成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其安全性。这包括对数据的产生、处理、加工、存储、使用和传输过程进行全面保护。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与载体之间的转换、融合以及数据流的完整性等问题进行细致考量。定期审计、权限控制和加密技术的应用也是保障数据安全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多层次的安全策略,可以有效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确保数据在生命周期内的绝对安全。

接下来是载体的重要性:载体是数据存储和传输的重要媒介,它不仅包括声波、光波、电磁波等无形载体,还包括纸张、胶卷、磁盘、光盘、U盘等有形介质。此外,程序代码等逻辑层面的载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介质都是载体的一种形式,它们承载着数据并在特定环境中传递信息。
在现代社会,载体的多样化促进了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例如,声波通过空气传递,光波则可以用于光纤通信,而电磁波是无线传输的基础。有形介质如纸张和磁盘等,虽然传统,但在特定场景下依然不可或缺。
然后是环境的作用:环境为系统运行提供支撑,应具备防护措施以抵御外部威胁。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无论是物理环境的温度、湿度、电源等条件,还是网络环境的带宽、延迟、攻击防御能力等因素,都需要精心设计和管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最后是边界的关键作用:边界则是内外隔离的关键防线,强化访问控制策略。边界不仅包括物理边界,如防火墙和门禁系统,还包括虚拟边界,如网络协议和软件权限。这些边界共同构成了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总之,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模型中的四个实体对象——数据、载体、环境和边界——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它们相互协作,共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CISAW-OM安全运维方向认证马老师
13521730416/13391509126.

在运维活动中,保护载体的安全尤为重要,因为一旦载体受损,将直接导致数据的丢失甚至泄漏。因此,保护载体的安全实际上是对数据本身的保护。为了确保载体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分别对载体自身及其所处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