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创”、“国产替代”、“适配”等术语在IT界及多个行业中频繁出现,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要深入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各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首先需要探究“信创”这一概念。
“信创”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其宗旨在于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标准体系。这一产业致力于在芯片、传感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多个关键领域推动国产化替代,以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从而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依赖国际IT巨头的技术支持。从2008年开始,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科技企业因技术和成本考量,提出了“去IOE”运动,旨在减少对IBM、Oracle和EMC等国际厂商的依赖。2003年“棱镜门”事件的曝光,使政府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紧迫性,从而加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
“信创”这一概念大约在2016年首次被提及,但其背后的产业发展历程却源远流长,与“863计划”、“973计划”以及2006年的“核高基”专项紧密相连,是我国IT产业持续升级和发展的长期战略。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加剧,以及中兴、华为等企业接连受到美国制裁的事件,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底层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困境。为此,国家将信创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推出了“2+8”发展体系,旨在彻底解决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信创”刻不容缓!
信创产业是一个跨足半导体、计算机、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其生态系统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四个核心部分构成。目前,信创产业链中最为脆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基础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据统计,2021年我国在CPU、操作系统和存储芯片领域的国产替代率分别仅为0.6%、1.5%和6%。然而,随着国家战略的推动和产业政策的支持,预计到2026年,这些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率将分别提升至3%、13%和8%,显示出我国在信创产业自主可控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
自2013年起,党政部门便以电子公文系统为切入点,开启了信创产业的试点工作。至今,市级以上党政机关的公文系统信创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在党政部门的示范作用下,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八大关键行业也纷纷加速推进自身信息系统的信创改造。
展望未来,信创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
信创将由“党政+央国企”向头部民营企业渗透。当前信创体系覆盖“2+8+N”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尤其头部大型企业对于国计民生同样重要,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以及信创产业不断发展成熟,信创向民营企业渗透成为必然。
金融信创往中小金融机构加速渗透,采购规模扩大。尽管大型金融机构在前期已经完成了大量的信创产品采购,但中小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由于资金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信创推进速度较慢。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增加,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将成为信创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信创生态建设提速。信创产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应用场景的支撑。未来,通过技术与应用的双轮驱动,将进一步加速信创生态的建设和完善。
信创云快速发展,成为行业数字化底座。云计算作为现代IT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信创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信创云将快速发展,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平台。
马老师13521730416/13391509126,
数据安全评估师CCRC-DSA ,数据安全官CCRC-DSO 数据合规官CCRC-DCO,首席数据官CCRC-CDO,CCAI-CDO,工信部电子标准化研究院CDO,ITSS IT服务项目经理,服务项目工程师, CISAW应急服务方向, CISAW渗透测试方向,安全运维,安全集成,电子数据取证等方向,软考,CCSC网络安全能力,ISO27001,信创,网络安全相关专业认证.
信创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更是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信创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