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每个具体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项目前,审计人员应结合审计对象和审计方式,识别法律、 行政法规等合规要求的变更,及时更新补充审计合规要求,编制审计方案。审计人员编制项目审计方案时, 应充分借鉴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考虑下列因素:
a) 高度依赖个人信息处理的关键流程;
b)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组织架构和战略目标;
c) 个人信息保护的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
d) 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业务形态、业务流程和变更情况;
e) 近三年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f) 近三年发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事件;
g) 个人信息相关投诉举报情况; GB/T XXXXX—XXXX 42
h) 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相关特定技术;
i) 涉及特殊群体的个人信息;
j) 其他影响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结论的因素。 审计方案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需要执行的一系列既定步骤,对每一步审计行动作出具体规定, 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针对大部分常规审计活动可制定通用的审计方案,针对特殊场景可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单独的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a) 被审计单位、审计对象的名称;
b) 审计目标和范围;
c) 审计依据和内容;
d) 审计流程和方法;
e) 审计组成员的组成及分工;
f) 审计起止日期;
g) 审计进度安排;
h) 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
i) 审计实施所需资源;
j) 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k) 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审计组长和被审计方应对审计方案进行评审。审计方案评审应重点考虑以下 事项:
a) 结合以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方案是否可以改进;
b) 审计工作的过程和输出物是否符合
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要求;
c) 与审计工作有关的保密和安全事宜;
CCRC-PIPCA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认证马老师: 135-2173-0416/133-9150-9126
d) 相关方对审计工作进一步的需求和期望。 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依据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编制审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