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天,我在一家传统制造业做财务分析,每天对着报表核对数据,工作像上了发条的钟——稳定,却也看不到太多上升空间。公司开始推行ESG战略,领导说未来要重点披露碳足迹、供应链社会责任,可我连“TCFD报告”是什么都搞不清。那时的我,像站在时代的岔路口:继续做熟悉的财务,还是跳进这个陌生的“ESG”赛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ESG分析师证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备考,3个月后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我不仅拿到了某头部咨询公司的offer,薪资翻了一倍——原来,那些曾经觉得“离我很远”的ESG,早已悄悄成了职场的“新货币”。
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你聊聊这张证书的“真实模样”:它如何帮我打破职业瓶颈?为什么说它是普通人抓住ESG风口的“钥匙”?以及,普通人到底该怎么考?
一、为什么说ESG证书是“转型刚需”?先看行业有多缺人
我之前所在的制造业,今年年初做了内部调研:集团要2025年前完成ESG管理体系搭建,需要至少5名专职ESG分析师,但内部竟无人符合要求。HR总监无奈地说:“不是不想招,市场上懂ESG报告编制、能做碳足迹测算、还能结合投资逻辑分析的人才,太少了。”
这不是个例。根据《中国ESG人才发展报告(2023)》,我国ESG相关岗位缺口超60万,其中具备专业资质(如LCCI认证)的人才仅占15%。更关键的是,这些岗位的薪资普遍比传统岗位高30%-50%:初级ESG分析师年薪20万+,资深顾问可达80万,头部机构的ESG投资总监甚至年薪百万。
为什么企业愿意花高价请ESG人才?因为ESG已经从“加分项”变成“必选项”:
政策倒逼:2023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国资委要求央企2025年前ESG信息披露全覆盖;
资本驱动:全球ESG资管规模已超40万亿美元,国内ESG基金数量3年增长5倍;
风险防控:环境违规(如排污超标)、社会争议(如员工权益问题)会直接导致股价暴跌,ESG分析师能提前识别这些风险。
二、这张证书到底“值钱”在哪?我用亲身经历说真话
很多人问我:“ESG证书是不是智商税?”我的答案是:“它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你可能连门槛都摸不到。”
1. 它给了我“敲开新领域”的入场券
备考前,我对ESG的认知仅停留在“环保、公益”的表面。课程里,老师带着我们拆解过某新能源车企的ESG报告——从供应链的碳足迹追踪,到员工培训中的性别平等数据,再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占比,每一项都需要用专业方法分析。当我能独立完成一份《制造业ESG信息披露指南》时,咨询公司的面试官眼睛亮了:“我们要的就是能把政策、数据、业务串起来的人。”
2. 它让我在企业里“不可替代”
拿到证书后,我被调岗到集团战略部负责ESG。去年,公司准备申请“国家级绿色工厂”,需要整理近3年的能耗数据、污染物排放记录,还要对比行业标杆企业的ESG表现。以前这种活可能要找第三方机构花几十万,但我用课程里学的“碳核算工具包”+“GRI标准框架”,带着团队1个月就完成了报告,还发现了供应链中3家高碳排放供应商的替代方案,为公司节省了200万成本。现在,我已经是部门的核心骨干,领导说:“你的ESG证书,帮公司省了不少真金白银。”
3. 它让我进入了“高价值圈层”
证书拿到后,我被纳入了国家级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库。最近,人才库给我推送了一个机会:参与某上市公司的ESG评级项目,接触到了券商、基金公司的ESG投资经理。这些人脉资源,是以前在财务岗想都不敢想的。更意外的是,人才库的定期培训里,我学到了最新的“ESG与财务融合”方法论,现在我能帮公司把ESG绩效和财务报表结合分析,成了老板眼里的“多面手”。
三、普通人考ESG证书,这3步最关键(附避坑指南)
作为“过来人”,我把备考经验总结成3个步骤,帮你少走弯路:
1. 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考”——明确目标,拒绝盲目
ESG证书分中级和高级,别一上来就报高级!如果是职场新人/转行,先考中级打基础(侧重报告编制、信息披露);如果是在企业做管理/金融从业者,想往战略或投资方向发展,再冲高级(侧重投资分析、并购案例)。
避坑提醒:别信“包过”“押题”的机构!考试是LCCI和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联合监考,全程摄像头监控,作弊直接取消成绩。选机构只看两点:是否有官方授权(官网可查)、课程是否覆盖最新考点(比如2023年新增的“ESG与企业估值融合”内容)。
2. 备考要“抓大放小”——抓住核心模块,放弃无效努力
ESG考试的重点很明确:报告编制(占30%)、信息披露(25%)、投资分析(25%)、企业实践(20%)。我备考中级时,把70%的时间花在这四个模块,剩下的简答题靠背高频考点(比如“TCFD框架的四大支柱”“GRI标准的披露要求”)。
高效学习法:
用机构的“真题题库”刷选择题(错题自动归类,反复刷到会为止);
案例分析题(高级才有)别自己硬抠,跟着老师的“解题模板”走(比如“问题-现状-方案-效果”四步法);
关注政策动态!每年考试的案例都会结合最新政策(比如2023年的“央企ESG专项报告指引”),推荐关注“生态环境部”“证监会”官网。
3. 考完别停——用证书“变现”,才是最终目标
拿到证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建议考完后立刻做3件事:
入库登记:登录国家级人才库,完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项目案例),企业HR会直接搜库找人;
积累项目经验:哪怕公司暂时没ESG岗,也可以主动参与内部的碳排查、供应商调研,把证书里的知识变成“实战案例”;
拓展人脉:加入机构的“ESG校友群”,里面有很多企业ESG负责人、投资经理,多请教、多分享,机会自然来找你。
写在最后:ESG不是“风口”,是“未来10年的主线”
从我的经历看,ESG不是什么虚的概念——它是企业应对监管的“护城河”,是投资者筛选标的的“望远镜”,更是普通人突破职业瓶颈的“梯子”。
如果你也想抓住这个机会,不妨现在就行动:选一个靠谱的机构,系统学一遍ESG的核心知识,考下这张证书。毕竟,在“双碳”目标和全球ESG浪潮下,早一步入场的人,才能早一步站在风口。
毕竟,时代的红利,从来只留给准备好的人。
ESG分析师证书:13391509126(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