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立背景
依据《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当前我国网络安全领域存在的两大核心问题:
人才供需失衡: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人才缺口达145万,其中具备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仅占28%
教学实践脱节:高校课程中实验环节占比不足30%,远低于企业所需的72%实操要求
本课程构建“政企校”三方协同培养机制,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联合认证。
二、培养目标与技术规格
(一)能力输出目标
(二)教学平台配置
plaintext复制实训平台架构: ├─ 红黑演义云攻防平台(V4.2) │ ├─ 虚拟机集群:15节点(4核/8G/100G) │ ├─ 安全设备:下一代防火墙(FW-5000)、WAF(雷池v3.1)、堡垒机 │ ├─ 监测系统: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日志分析套件 ├─ 实验镜像库 │ ├─ 漏洞场景:CVE-2021-44228等12类高危漏洞靶场 │ ├─ 对抗案例:HVV2023官方演练场景复现
三、标准化课程体系
总学时:64标准课时(含40课时实战)
培养周期:20天(日均有效学习3.2小时)
(一)能力进阶路径
图片代码graph TD A[基础能力构建] -->|Week 1| B[红队渗透技术] A -->|Week 1| C[蓝队防御基础] B --> D[[OWASP TOP 10漏洞利用]] C --> E[[流量捕获与分析]] D & E -->|Week 2| F[高阶对抗能力] F --> G[[内网穿透与权限维持]] F --> H[[APT攻击溯源]]Week 1Week 1Week 2Week 2基础能力构建红队渗透技术蓝队防御基础OWASP TOP 10漏洞利用流量捕获与分析高阶对抗能力内网穿透与权限维持APT攻击溯源
(二)课程单元分解
模块1:红蓝对抗理论基础(6课时)
网络安全法合规要求(GB/T 22239-2019)
ATT&CK框架攻防映射模型
HVV演练评分标准解析
模块2:技术实训单元(48课时)
table复制| 技术方向 | 实验项目
模块3:综合对抗演练(10课时)
48小时持续攻防(RTO≤30分钟)
编写《渗透测试报告》(符合PTES标准)
提交《安全事件响应报告》(符合RFC2350)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团队
tabular复制姓名 | 资质 张胜生 教授 | • CISSP-ISSMP #387xxx<br>• 江苏省产业教授(网安方向) | 主编《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与技术实践》(ISBN 978-7-121-38507-7) 朱高工 | • CISAW应急服务认证<br>• 等保2.0测评师 | 开发红黑演义平台攻防引擎 楚副教授 | • CTF-XCTF金牌导师<br>• CISSP |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评价机制
形成性评价:每日任务完成度(平台自动评分)
总结性评价:
渗透测试报告(权重40%)
溯源分析报告(权重40%)
答辩评审(权重20%)
认证标准:总分≥80分获双证书
五、认证与学术认定
官方证书:
《红蓝对抗演练工程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工信部教考中心)
六、实施规范
报名条件:
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在校生需计算机相关专业)
前置知识:掌握Linux基础操作及网络原理
费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