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2025中国国际数博会数据交易生态大会观察
2025年8月29日,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内,三块分别镌刻着"北京"“深圳”"贵阳"字样的数字屏幕渐次点亮,象征着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在这场由中国三大数据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盛会上,来自政企学研的300余位代表共同勾勒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建设蓝图,十余项创新成果的集中发布更展现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作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贵州在本届大会上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动能。从喀斯特地貌深处延伸出的数字新基建网络,正在将独特的地理劣势转化为数据存储的天然优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张光奇在致辞中透露,省内数据交易规模已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增速,依托"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培育出的智能算力产业集群,已吸引超200家生态企业落户。
"公共数据价格形成机制必须破解’既要又要’的治理难题。"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主任卢延纯的主旨演讲引发强烈共鸣。其提出的"政府指导定价+市场化调节"双轨制,既强调公共数据的基础服务属性,又为商业数据价值发现保留弹性空间。这种制度设计在深圳数据交易所的实践中已初见成效——通过建立分类分级授权体系,该所公共数据产品交易量较上年增长150%,带动企业数据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三地交易所的战略签约仪式成为全场焦点。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李振军现场演示了跨区域交易系统,当贵州某医院的数据需求与北京AI企业的处理能力实时匹配时,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印证着"数据流通壁垒正在消解"的承诺。这种协同效应在成果发布环节得到量化佐证:《2025数据流通指数报告》显示,数据要素市场成熟度前六强省市的经济增速平均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
技术突破与制度创新的交织演进是本次大会的显著特征。"数据交易云"平台展示的智能合约系统,可实现从权属确认到收益分配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深圳研发的可信AI服务平台,将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贵州省公共资源(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的创新设计——通过建立"政务数据专区"和"商业数据市场"双轨体系,既保障敏感数据安全可控,又激活了企业数据的流通潜能。
在大会成果展示区,一组三维数据地图直观呈现着数据要素的流动轨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数据正为西部制造企业提供信用评估支持,长三角的工业数据助力贵州智慧农业精准施肥,京津冀的科研数据加速西南地区新药研发进程。这些跨地域、跨行业的融合应用案例,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始从局部试验走向系统集成。
CCRC-CDO首席数据官,CCRC-DCO数据合规官认证青蓝智慧马老师:133 - 9150 – 9126 / 135 - 2173 - 0416
当会场的灯光渐暗,主席台背景墙上"数据要素×实体经济"的立体投影却愈发清晰。这场凝聚着改革智慧与实践经验的行业盛会,不仅勾勒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路径,更预示着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乘数效应即将全面显现。正如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欧阳日辉所言:“当数据流通像电力传输般顺畅时,每个产业都将迎来自己的’瓦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