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内不见人影穿梭,唯有机器轰鸣交响,奏响了智能制造的新乐章。在河南郑州比亚迪工厂,一排排机器人井然有序地协作着,从冲压到焊装,从涂装至总装,再到严格的测试环节,一辆辆崭新的比亚迪宋L DM-i新能源车如流水般驶下生产线。这里,每50秒便有一台新能源车诞生,每3秒就能产出一支动力电池电芯,去年这座“超级工厂”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生产整车达54.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69.8%。这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写照。
我国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粮食质量检验这一关键环节,传统人工检测的低效、主观性强及数据难追溯等问题已被北京中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破解。他们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小麦、高粱、稻谷等多种谷物水分、杂质、容重等指标的自动化精准检测。依托AI视觉分析技术,数亿个谷物颗粒的形态特征被纳入模型之中,对不完善粒及霉变粒的判断达到毫秒级速度,样本检验时间由人工操作的8分钟锐减至1分钟,效率提升显著。
餐饮业也迎来了数智化的春天。美团紧跟时代步伐,帮助商家整合用户评论与交易数据等数字资产,推出SaaS一体化智能餐饮解决方案,已惠及超百万家餐饮门店。该系统无缝对接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平台资源,全面覆盖门店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消费者洞察,助力商家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不仅牵引着新应用的出现,更催生出新业态的发展。中国跨境贸易数字化支付平台PingPong便是例证,他们将AI大模型技术融入跨境支付全流程,智能化处理能力媲美300多名专业数字员工的工作效率。AI技术如同为支付网络安装了智慧的大脑,为每一笔跨境支付寻找最优路径,极大提升了资金流动的效率。
从日常生活的智能终端到工业生产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无处不在。7月份,我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80.8%和21%,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等智能化产品产量也分别实现24%和18.9%的增长。这些数据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新型消费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领域同样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在安徽合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内,智慧课堂的演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助手,让抽象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已为全国5万余所学校、1.3亿师生提供了智慧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启了教育的新篇章。
医疗与养老领域也不例外。北京北儿窦店儿童医院引入了AI儿科医生,腾讯云与迈瑞医疗合作研发的重症大模型已进入临床应用,而大模型养老机器人“小希”则在杭州上岗服务。这些创新应用,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政务服务领域也迎来了智能化变革。河北邯郸退休职工张大爷通过微信公众号体验了公积金智能提取服务,与AI客服“邯小金”边聊边办,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业务办理。此外,甘肃酒泉的智慧警务系统、湖南长沙的首条“机器人式潮汐车道”、深圳政务人形机器人“上夜班”等实践,均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方面的广阔前景。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部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消费提质等六大重点行动,明确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正呈现百舸争流的新态势。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双向赋能,将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工信教考中心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认证申报青蓝智慧马老师: 133 - 9150 – 9126/135 - 2173 - 0416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引领各行各业迈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未来。它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将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