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大背景下,《“十五五”规划建议》和国办发34号文的发布犹如两颗重磅炸弹,在科技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国际环境来看,科技霸权主义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封锁与反封锁斗争愈发激烈,我国必须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从国内环境而言,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安全可靠提出了迫切需求。这两份重要文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十五五”规划建议》和国办发34号文并未直接提及“信创”这一概念,但却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定义了信创产业的发展内涵与外延。这就好比一场棋局,文件的制定者站在更高的视角,为信创产业这颗重要棋子规划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径,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而是与国家整体的科技战略、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维度一:从“自主可控”到“自主创新”的战略升维
在“十四五”时期,信创产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国产替代”。这一阶段,我国面临着关键信息技术产品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一旦遭遇外部封锁,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产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国产替代”成为了当时信创产业的首要任务,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十五五”规划对信创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自主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信创产业不能仅仅满足于替代国外产品,更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体系。正如著名科技战略专家李教授所言:“自主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驱动力,信创产业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如今,信创产业已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基础软件、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被列入超常规攻关清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以集成电路为例,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技术瓶颈,但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一些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芯片的性能和国产化率,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而信创证书,如安可测评证书,就成为了衡量产品是否满足“自主创新”与“安全可靠”要求的重要标尺。它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能够准确地衡量产品在技术创新、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说,获得信创证书是进入国家核心应用领域的“敲门砖”。只有拥有这张“入场券”,企业的产品才能有机会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中,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维度二:从“大信创”到“泛信创”的范围扩张
国办发34号文对“本国产品”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境内生产、成本占比、关键环节境内完成。这一定义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早期的信创产业主要聚焦于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民营企业,产品范围相对较窄。而此次对“本国产品”的重新定义,意味着信创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大。
这一举措标志着“泛信创”时代的来临。符合标准的各类企业,包括符合条件的民企、外企,其产品均可参与竞争。这就好比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更多的企业有机会进入信创市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多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例如,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参与信创市场竞争,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集成适配工程师(初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信息系统运维工程师(初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信息安全工程师(中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数据库工程师(中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系统开发工程师(高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系统架构师(高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集成项目管理师(高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规划管理师(高级)
信创办公软件应用工程师(中级)
青蓝智慧马老师: 133-9150-9126 / 135-2173-0416
对于外企来说,只要其产品符合“本国产品”的定义,也可以参与到信创市场中来。这体现了我国信创产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源,促进国内信创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促使它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